摘要:
2018年中職球員工會報告稱有約25%的球員月薪未達7萬新臺幣。筆者重新收集球員數據並按照壹二軍分組,發現壹軍球員月薪至少高於7萬新臺幣,並且壹軍球員並沒有收入不平等的情況。自2016至18年,年輕的25-32歲新秀帶頭領漲工資,並且按照球員特征可以把這些新秀球員分為2大類:天資優異型與努力拼鬥型。這也剛好反映了中華職棒的壹句名言:“苦練決勝負,人品定優劣”
壹、中職球員工會報告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發布了2018年臺灣球員(工會會員223人)薪資統計數據。數據稱,按年齡分組,平均年齡越低則工資越低,且有近25%的球員月薪在7.5萬新臺幣左右,45%的球員月薪在10.8萬新臺幣左右。具體數值如表一。
7.5萬元新臺幣的平均月薪實際意味著有一部分球員月薪不達7.5萬,而2017年臺灣的最低基本工資2萬1千元,也因此球員工會藉由數據向中職提出提高基本薪資的要求。
但工會數據並未根據壹軍與二軍球員進行分類,當薪資極高的球員在全聯盟中占比極少時,二軍球員的平均收入必然比較低且會大大拉低平均值。因此筆者按照一軍與二軍分類,重新搜集了球員的工資數據。
二、2018年壹軍月薪數據總結
如一軍球員月薪分布(圖壹)所示,在壹軍有近50%的球員月薪在20萬元以內,在10萬元以下的約占25%。在整理數據中筆者發現,在2018年的壹軍名單中確實存在月薪低於7萬的球員,但他們幾乎都是職棒新人或者是從二軍升上壹軍作為即戰力的球員,他們還並未能站穩一軍的位置。因此,一軍球員的基本待遇已然不錯。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當球員薪資突破25萬時,似乎存在跳躍式上漲的趨勢。
上圖(圖二)通過收入不平等曲線報告了球員工資分配情況,可以發現中職一軍並無收入不平等的狀況。在收入分配基本不存在系統性錯誤的情況下,低收入的球員可以擁有更多機會獲得加薪。
具體而言,在2018年加薪情況的圖表中(圖三),我們發現主要加薪人群是25歲到32歲之間的年輕新秀,這些已從職棒新人逐漸成熟起來的球員帶頭領漲工資,工資漲幅在5-10萬元。經驗更豐富的32歲以上球員也充分發揮其經驗優勢獲得加薪,這是在意料之內的。
從球員工會給出的數據看,即便存在一軍工資水平被拉低的可能,但這些獲得大量加薪的球員起薪仍然都落在在10-20萬的區間。
這25歲到32歲之間的年輕球員中,在近年表現極其突出的有:
王柏融,陳傑憲,朱育賢,詹子賢,蘇智傑,陳韻文,陳禹勳
目前這些球員都是當前最火熱的球星。如即將旅日的王柏融,18年安打王陳傑憲,17年新人王詹子賢,16年選秀狀元蘇智傑,統壹獅守護神陳韻文以及中職救援王陳禹勳——他們能得到這樣的成就與月薪,很大程度要歸因於他們的天賦異稟——即人品定優劣。
但即便沒有那些先天優勢,選手依然可以通過勤奮和努力打出不俗的成績。例如:
邱浩鈞,陳子豪,賴鴻誠,張耿豪,林柏佑,藍寅倫,高孝儀,鄭錡鴻,陽耀勳,江承峰,蔡明晉
這些都是今年表現十分優秀的選手並在各個不同時期承擔過球隊的重要角色。而且當中幾乎每壹位選手在受采訪中都提到了自己為自己做的特訓以及從低潮中回春的經歷,可謂是功夫不負有心人——苦練決勝負。
若妳有其他觀點、看法或疑問,歡迎留言!
編輯在收到大家的觀點後會做更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並再次提交報告。
:)
數據來源:中華職棒大聯盟,中華職棒球員工會
《棒球視野》:
看見更遼闊的棒球世界!
投稿、內容合作
歡迎留言或來信
聯系郵箱:tyshen0815@gmail.com